對近幾年來出現的幾個常見頂管事故原因分析
(1)頂管頂進過程中偏心受力,砼在抗拉和抗剪作用下,產生裂縫或被破壞。
頂管頂進過程中,需克服水平磨擦力,混凝土在千斤頂作用下,處理受壓狀態,由于混凝土標號規定不低于C40,在軸心受力情況下,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抗壓強度,能滿足工程順利進行,但一些施工單位往往因為施工設備、施工經驗、和施工技術問題,在頂管過程中引起管偏心受力,使混凝土承受抗拉和抗剪作用,偏心受力大大削弱頂管過程中以抗壓為主的作用。
(2)磨擦力過大,磨擦力不均勻。
同一施工段,如果土質不均勻或有障礙物,磨擦系數不一致,磨擦受力不均,會引起頂管在頂進過程中管口不緊貼、錯位,使整個管體處于偏心受力,砼在拉應力作用下被拉裂。拉裂的砼一般成契形狀。
(3)頂環剛度不足,變形。
環形頂鐵的主要作用是把主頂油缸的頂進力較均勻地分布在所頂管子的端面上,若頂鐵剛度不足或變形,往往使端口砼局部應力集中,導致端口砼破壞。
(4)管子之間的接觸壓塊不設置或壓塊太薄,壓塊不連貫密實。
混凝土是一種脆性材料,頂管過程中,若承口和插口接觸端面沒有塑性及彈性墊塊而直接接觸,兩端面由于有傾斜誤差,不能完全接觸閉合,不能均勻傳遞作用力,端面砼會因局部受力發生破壞,所以,無論管子大或小,其端面接觸面都設置一定厚度的壓塊(橡膠壓塊或木墊塊),且橡膠墊不能薄于管子端面傾斜引起的偏差,一般用12mm厚的好,(因為橡膠墊壓縮系數很大,而管子端面非常大允許傾斜小于或等于管子公稱內徑的1%,例內徑為1000mm的管,允許傾斜偏差10mm)。橡膠墊是連續的,若斷口,會喪失防漏保險的作用。
(5)混凝土不密實,有空洞,特別是端口部位。
采用離心工藝生產頂管時,兩端面容易漏漿,水泥漿漏走了,易造成端口麻面和蜂窩,懸輥工藝生產也會因為管子局部混凝土未被滾動輥壓,使混凝土不密實有蜂窩。若管體有蜂窩的地方得不到處理,頂管過程中會因混凝土強度不夠而出現問題,兩端部混凝土處于直接受力,所以更容易出問題。
(6)產品提前出廠,不足齡期混凝土強度低;不科學配料引起混凝土強度不穩定。
由于施工中,施工單位往往不能提供較準確的供貨數量和時間,所以經常出現生產廠家供貨跟不上或超生產的情況,但為了提前或搶工期完成施工任務,施工單位有時抱著一種僥幸心理,往往同意使用生產廠家不足齡期的頂管,一旦出現施工問題,施工單位就把所有責任都歸于混凝土標號不夠,要求生產廠家承擔全部責任。另一方面,若生產廠家不采取科學的配料方法,而采取所謂的體積比和人工磅料,則難以保證配料均勻穩定,也難以保證混凝土強度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