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頂管施工-過道頂管
隧道或地下管道穿越鐵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各種障礙物時采用的一種暗挖式施工方法。在施工時,通過傳力頂鐵和導向軌道,用支承于基坑后座上的液壓千斤頂將管壓入土層中,同時挖除并運走管正面的泥土。當第一節管全部頂入土層后,接著將第二節管接在后面繼續頂進,這樣將一節節管子頂入,作好接口,建成涵管。頂管法特別適于修建穿過已成建筑物、交通線下面的涵管或河流、湖泊。頂管按挖土方式的不同分為機械開挖頂進、擠壓頂進、水力機械開挖和人工開挖頂進等。
發展過程
頂管法施工是繼盾構施工之后發展起來的地下管道施工方法;Z早于1896年美國北太平洋鐵路鋪設工程中應用,已有百年歷史;20世紀60年代在世界各國推廣應用;頂管法近20年,日本研究開發土壓平衡、水壓平衡頂管機等先進頂管機頭和工法
頂進速度Z快:美國1980年,9.5小時頂進49m。
頂進距離Z長:國外首次一次非常大頂進距離1200m,1970年,德國漢堡下水道混凝土頂管,直徑為2.6m。
國內創造混凝土頂管世界記錄——一次非常大頂進距離為2050m,2001浙江嘉興污水頂管,鋼筋砼管直徑2m.
國內創造鋼管頂管世界記錄——一次非常大頂進距離為1743m,1997年上海黃浦江上游引水工程的長橋支線頂管,鋼管直徑3.5m.
中國從50年代從北京、上海開始試用。
1986年上海穿越黃浦江輸水鋼質管道,應用計算機控制,激光導向等先進技術,單向頂進距離1120m,頂進軸線精度:左右﹤±150mm,上下﹤±50mm。
1981年浙江鎮海穿越甬江管道,直徑2.6m,單向頂進581m,采用5只中繼環,上下左右偏差﹤10mm。